国足惨败,网文爆火
第四辑:
世纪末的风花雪月
上回说完了榕树下的星光灿烂,这一章算是给90年代的网络文学收个尾,唠唠那些曾经闪耀过那个时代的人和事。
1998年4月,在某位长者的亲自关照下,《泰坦尼克号》“一刀不剪”地在大陆上映;数个月后的法兰西盛夏,欧文千里走单骑,一脚成名,那是许多人年轻时的回忆。
能形容那个时代的,大概是王菲和那英合唱的那曲《相约一九九八》:
来吧 来吧 相约九八
来吧 来吧 相约一九九八
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
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
心相约 心相约
相约一年又一年
1997年10月31日,国足在家门口的大连金州和卡塔尔队踢了一场球,九十分钟以后,比分定格在了2-3,国足输掉了比赛。
这场比赛是世预赛的十强赛,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中国队又没能进世界杯(嗯?为什么说又)。
也许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国足各种不可思议的输球,以至于看到这里不会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但在当时的大连,这是堪比国耻的存在。
老一辈球迷大概还会对“大连实德”这支充满光辉历史的队伍有印象,当然也会记得那时候还在为“小目标”奋斗的王健林以及大连这座足球之都在当时的地位。
1997,大连金州对战卡塔尔
球赛没打完,场面上已经炸了,球迷们高喊着“戚务生下课!”,看台上打出了“中国足协,洗了睡吧”的大横幅,无数的公安和武警同志紧张兮兮封锁了整个场馆,规定车辆只出不进。
在人群中,有一个中年球迷,千里迢迢从福州带着九岁的孩子坐飞机赶到了大连,在看完比赛后,他们回到了旅馆,旅馆里的每个人都笑容满面,只是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不再提到足球。
回到福州后,九岁的孩子把球票和国旗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然后睡前说了一句:“谢谢爸爸”。
心如刀绞的中年球迷再也睡不着了,打开电脑,把自己的经历写成2000多字的文章,发在了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板块(即后来的新浪体育)里,题目的名字叫做《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中年男人的名字叫做老榕。
1997年深秋的这场球没有让中国足球知耻而后勇,在之后的20年里除了02年的昙花一现外,中国足球(特指男足)烂得一如既往。
但对于网络文学来说,老榕写的这篇文章,却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足球博文。
《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原文(部分)
在《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发表不到两天,点击量就达到了数万,而1997年底中国网民的总数才不过六十万。
这篇文章的热度在后续的时间还会持续发酵。
两周之后,大名鼎鼎的《南方周末》转载了这篇文章,这是传统纸媒第一次和网络文学产生交集,理由是他们在过去的两周里收到了六十多封短信推荐这篇文章。而朱威廉的榕树下上线还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
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在虚拟的世界里,网民的文字也可以具有力量。
这件事甚至直接推动了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往新浪网体育板块和体育资讯报道方向的发展。
路金波后来在采访里,把《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称为中国的第一篇网络文学,站在1998年世界杯的风口上,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其实和网络文学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同步性的。
1997,金州之痛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以后,各地开始出现了所谓的“球迷社群”,他们倾诉感情的需求,在体育沙龙里以精妙的文笔出现。
我们之前聊过的西安“古城热线”,里面很大比例的人都是球迷,像大版主“苏秦”和“五朝臣子”等等都在此列,没比赛的时候在“古城热线”里聊天吹水,有事的时候窜到体育沙龙里冲锋陷阵。
这些人所带来的影响力和流量,远远大于那个时代的黄金书屋或金庸客栈,成为了网络文学的直接推动力。
1998年春天,当朱威廉的邮箱开始在互联网上疯狂揽收投稿的时候,在台湾海峡的另一端,台湾青年蔡智恒开始在校园网的BBS论坛上连载自己写的爱情小说,他的笔名叫痞子蔡,书里面的网名也叫痞子蔡。
现实中的“痞子蔡”,戴着黑框眼镜,一副知识分子的儒雅派头,跟“痞子”毫不沾边。
这个纯粹是图书馆阿姨为了打趣他借书忘记还的调侃外号,就直接被他用在了自己的小说里。
那时候他的身份是台湾成功大学的水利工程研究所的在读博士,在1998年敲下第一个字的时候,他从未想过以文字为生。
大学时期的痞子蔡(蔡智恒)
在这本只写了两个多月就完稿的小说里,痞子蔡描绘了一个唯美的网恋故事。故事中的“痞子蔡”,在BBS论坛上认识了女网友“轻舞飞扬”,后者美丽而单纯,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打扮。
从网络上的畅聊到现实中的短暂接触,两个人一起聊“咖啡哲学”,一起去看那时刚刚上映的《泰坦尼克号》,一起分享麦当劳的可乐和薯条……
但故事的最后,痞子蔡才知道,轻舞飞扬已经身患重症(红斑狼疮),最后不幸逝世,只剩下痞子蔡一个人,拿着咖啡色的信封发呆。
他的生命中,再也不会有那只咖啡色的蝴蝶了。
这个故事太短又太美好,所以我常常推荐别人去读一下。我拙劣的文笔很难描绘出“痞子蔡”和“轻舞飞扬”见面时候的那种怦然心动。
前者不是“癞蛤蟆”,后者不是“恐龙”,他们走在一起,四周有着明媚的阳光和好闻的DolceVita香水味道。
创作中的痞子蔡
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的相遇让人们意识到,原来网络和现实可以这么近又这么远,网络元素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映照进文学作品之中,演绎了一段近乎《梁祝》或《泰坦尼克号》那样的爱情。
台湾那时候对网络文学的敏感度明显要高于大陆,所以98年5月这本书刚写完,下半年就被出版社出版了,狂销六十万册,之后还在一直加印,连续两年,这本书都是台湾畅销榜的前三。
而在大陆,这本书影响了最初一代的网文创作者,路金波的那个笔名“李寻欢”,就是根据《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启发得来的,安妮宝贝最初的几本书里,也明显能看出“痞子蔡”的文风影响。
再后来,在九夜茴写的那本《匆匆那年》里,少男少女之间互相借阅着《第一次亲密接触》,每次暗恋对象问看完了吗,少女就会说“还没呢,轻舞飞扬还没死呢”。
一本小说,成为了两个人少之又少的联系。
《第一次亲密接触》改编电影
每个少男少女年轻时心里都有一段风花雪月,有时候是琼瑶,有时候是红楼,有时候则是痞子蔡和轻舞飞扬。
《第一次亲密接触》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种类型网络小说,但那只咖啡色的蝴蝶却实打实地,曾在某一代人的青春里飞扬过。
而在1998年前后的大陆,网络文学也做好了登场的一切准备,由黄易小说掀起实体书扫描上网的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很魔幻而又很真实的事情是,在今天我们看起来建立文学门户网站是一个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在当时可谓是遍地开花,大家都热衷于搞个网站分享书籍。
在互联网的精英时代,这种随意性并不大于我们今天开个公众号或者网盘群。
于是这一年,黄金书屋成立。
黄金书屋网站(1999年)
黄金书屋是那一代网文人的阅读回忆,虽然号称是“上网读书不识黄金书屋,纵称网虫也枉然”,不过就文学属性来说,其本身就有些后劲不足。
黄金书屋上大多数都是OCR图书(实体扫描),数量也不多,比较出名的可能是有着“太阳月亮星星”之称的《星战英雄》《星路迷踪》和《风姿物语》,此外也有《圣魔地》和《天庐风云》这样的书。
我们现在可能觉得这是很low的事情,扫描实体书,然后放到网上,但在当时看来,确实是一种主流网络文学形式。
相较于水木清华BBS上的手打版本,OCR更接近于工业产品,而非情怀产品,迅速地扫描可以让更多的书被上传到网络上。
网络文学第一次出了一种从“质量”走向“数量”的倾向和需求,这与十几年后的打赏追更逻辑如出一辙,也让一大批OCR文学网站得以建立并且存活。
后来的潇湘书院直到2000年后也靠着这种模式顺风顺水地发展着,只不过非原创的数量实在是有限。
限量的书看完了,反倒逼着一批人开始自己想办法,有些选择了自己动手下笔,这就诞生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作家。
后来的宝剑锋(林庭锋)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还是90年代末为数不多能保持一天一更的作家。
宝剑锋(林庭锋)与意者(侯庆辰)
有人勤练武功,就有人自立门派。后来北大计算机系的一个学生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创造性地在想“如果能有一个文学网站,内容比较全,更新比较快,数量比较大,就能够满足我的需求了”。
在论坛时代有这种格局的显然不是一般人,而北大的这位也确实不是一般人,他的名字叫做吴文辉。
再后来,怀揣文学梦的宝剑锋和拥有大格局的吴文辉凑在了一起,开始着手实践他们心目中的网站,这个网站叫起点中文网。
这又是数年之后的另一段传奇了。
千禧年到来之前,还有一些闲人和琐事,不该埋没在网文历史的烟尘里。
1998年的2月,在痞子蔡开始连载自己的故事之前,大陆这头成立了清韵书院,后来这个网站走出了燕垒生(《天行健》的作者)和小椴,沧月和马亲王(马伯庸)也混迹其中,还有一个名叫“北方影武者”的,就是现在的鹦鹉史航。
马伯庸
现在多半不会再有人记得“清韵匪帮”的赫赫声名了,江湖就是这么个地方,大家走着走着就散了。
水泡和多事,后来去了《九州幻想》,成为了后来“九州七天神”之一,其中水泡构思的“凯恩大陆”,成为了“九州大陆的雏形”;
凤歌后来写出了《昆仑》,并入职《今古传奇·武侠版》,在杂志社当到了主编。
这些人将在新世纪初,撑起一个后金庸时代的“新武侠”。
还是1998年,一个叫蒋钢的年轻人百无聊赖地翻着黄金书屋上的几十本小说,深感小说资源的匮乏。
一怒之下,蒋钢和几个网友去做了一个聚合性质的文学网站,现在从技术层面来说大概是几个板块的拼接,这个网站叫文学殿堂。到了次年,这个网站在网文领域的流量已经是业内前三了。
数年之后,这个名叫文学殿堂的网站将在蒋钢手里蜕变为逐浪中文网。
时光荏苒,“相约九八”的歌声刚过,那个夏天,我们之前提到过很多次的西陆BBS正式上线,网文的论坛时代到达了顶峰。
其中的“卧龙居”,成为了西陆论坛上网络文学的核心所在。
就像后来人们读网文最喜欢“TXT精校版”一样,“卧龙居”提供的OCR作品水平最高,因此被一众书迷追捧,后续就出现了连载的小说。
人们惊喜地发现,许多在黄金书屋里惊鸿掠影的作者,都在西陆BBS上露了真身,后续很多台湾“大神”也都入驻其中,连《风月大陆》这样的作品都可以在西陆上追踪。
西陆BBS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们很难用今日“论坛”的定义去涵盖当时的西陆,西陆BBS在今天看来可能更接近于贴吧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大家可以随便开版,随便聊天,许多人甚至拿西陆当聊天室用。
自由的环境往往铸就非凡的英雄。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西陆的论坛里都得到了充分的成长,而这种成长,都将表现在笔端,所以西陆很快成为了网文的天堂,许多作者干脆直接现场开版去写。
现在回头看看,那可能是网络文学最纯真的时代,那些花着天价上网费的年轻人眼里没有利益和钞票,想得更多的是,关于文学的梦想和阅读的快感。
而那些后来闪耀网文史的名字,即将在千禧年的烟花过后,登上属于他们的舞台。
策划:翟晨旭 夏夜飞行
排版/编辑: 洛溪 夏夜飞行
作者后记:
前两周刚刚看了国足,气得肝疼,这周更新到这一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章有点像在碎碎念,其实网络文学的很多东西都是这样,许多片段,连成一片,就是一部巍峨宏大的历史。
当写到《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伤感,一想到小说中的那个痞子蔡,到了今天也许已经是快退休的年纪了,但轻舞飞扬永远不老,永远在某个互联网的角落里笑颜如花。
互联网也许真的是有记忆的。
蒋方舟丨余光中丨杨红樱丨蒋勋丨范雨素
文学杂志小传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