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于鑫淼:解说员只是足球的「附加品」
文 / 者思靖
对话 / 王楠
摄像 / 夏亭伟
剪辑 / 王楠、者思靖
「我们这个行业不是角儿,是角儿的附加品。」
这是于鑫淼在对话时告诉「体育研究所」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淡然与自知。而事实上,这位自称是「附属品」的足球解说员兼自媒体创作者,早已坐拥百万拥趸,出圈名场面无数。
对于「流量」,于鑫淼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足球行业,他也有着自己的坚持与追求。
本期「体育研究所」,我们与足球解说员、百万粉丝博主——于鑫淼进行对话。揭秘这位在过去一年持续刷屏的「流量圣体」如何在解说比赛的同时,保持高质量内容的持续生产,又是如何看待当下时代的体育内容。
「老蒯太带派了!」
U20亚洲杯小组赛中国队0:2落后澳大利亚,蒯纪闻一脚凌空抽射,不仅轰开了对手的球门,更让解说席上的于鑫淼头脑一热,送出了这句网络热梗。反差的称呼和极具特色的情感抒发,让这句话在球迷中迅速传播,甚至拥有了专门的百科词条。
但热梗的创造者却在赛后陷入了反思:「说完我就后悔了,当时脸一下子就红了,现在回想还是会觉得不那么合适,太玩梗了。」
对于此次「出圈」,于鑫淼感到很是矛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一网络热梗精准击中了大众的情绪共鸣点;但从足球解说员专业追求出发,于鑫淼又觉得这句话就像脱口秀中的烂梗一样,「不那么高级」。
入行多年,于鑫淼对解说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在他看来,当下把一场比赛说到「合格」是不难的,难的是如何将关键场次的比赛再「拔高」一个层次,在不败兴的同时,又为观众们提供情绪出口。
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金句」。
于鑫淼向体育研究所透露,早几年一些平台实施过解说员每周金句的评选活动,他对此并不赞同。他觉得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一些同行在解说时敷衍了事,仅在关键时刻机械地重复预设的金句。
在他的解说中那些出圈金句并非为事先准备好的,都是情感到位时自然而然的即兴表达。在他看来,作为一名解说员,通过描述比赛场面还原赛场全貌,给球迷更好的观赛体验才是本分,金句只是锦上添花——这是身为一名比赛解说员的清醒。
于鑫淼解说时的工作画面
解说之外,作为一名足球内容创作者,于鑫淼也向我们讲述了他对「流量」的看法。
一开始于鑫淼并没有想要通过自媒体来赚钱,只是想要有一个「第二平台」,以表达在日常解说中无法阐述的观点。在这个专属于自己的地方,于鑫淼不只是一名解说员,还可以单纯作为一个球迷,自由分享内心尖锐或尚未成熟的见解。
虽然在抖音坐拥120W+粉丝群体,但于鑫淼的账号上却没有所谓的大爆款,「靠一条视频涨粉无数」的流量故事并未发生。
他告诉我们,做这个账号,从初期单条视频仅有几百赞,到后来每条视频能稳定收获上万赞,统共用了大概半年时间,靠的是及时且持续不断的优质足球内容和观点。
于鑫淼社媒截图
面对流量焦虑这一问题,于鑫淼提出应当培养「手艺人心态」,即要像手艺人一样专注于自身专业领域,持续提升专业技能,精心打磨作品,而不是盲目地跳出所谓的舒适区。
他觉得跨界合作应该是自然推进的,建立在领域内已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对于自己的新闻评述内容,于鑫淼有着很高的追求:「当出了什么事,大家的第一反应是看看于鑫淼怎么说,我就成功了。」
在于鑫淼看来,自媒体创作与解说工作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抖音直播互动,心思敏感的他能够迅速捕捉到球迷的反馈,提前「探底儿」,避免在解说中触碰「雷区」;同时,每周两到三次的直播,也让他在与球迷们的互动中掌握最热最全的足球热点,对其解说工作进行补充。
另外,在于鑫淼日常拍视频和直播的房间里,除了各种拍摄和直播设备,还有一个非常显眼的地球仪,「最近我讲什么国家的内容,就会把地球仪转到相应的位置。」对于细节的看重,或许才是这位内容创作者,真正的制胜法宝。
于鑫淼用于讲解的地球仪
作为AC米兰球迷,于鑫淼表示自己并不愿意将这重身份带到工作当中。无论是作为解说员还是自媒体创作者,于鑫淼认为自己的行业都只是足球的「依附品」,依托于运动员和比赛而存在。
他始终坚信,专业的足球从业者应当保持一定的客观与中立,不应让个人的喜好影响到工作的专业性。
因此,在工作场合,他更倾向于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和解读比赛,而不是让AC米兰球迷的身份成为自己解说的标签。他深知,没有球迷会因为今天的解说是于鑫淼而去看一场球赛。
「想要在这行里面做得更好一些,一定不能把路走得太窄了。」这是于鑫淼的职业理念。
于鑫淼的一天都围绕着足球工作而展开。从起床开始,他就会利用赖床刷手机的两小时顺便获取新的足球资讯,既为解说做功课,也为短视频选题。每天三点到四点是他的短视频创作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能够高效地完成视频素材的拍摄与剪辑工作。
在创作过程中,他摸索出了「一鱼两吃」策略,即一份功课同时服务解说和视频创作,极大提升了效率。晚上,在解说足球比赛的时候,于鑫淼就可以利用白天积累的信息和灵感,为观众带来生动专业的解说。
这位曾在《非诚勿扰》节目牵手成功进而「走红」的男嘉宾,在情感向的流量和关注度面前,头脑非常清醒。
早期他并不排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情感生活和那段节目经历,可后来发现,只要在直播间里聊起这个,就很难再将讨论焦点重新引到足球上——《非诚勿扰》成了他如今直播间的「禁忌话题」。
他自我定位很是清晰,深知作为一个足球解说和自媒体博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足球的专业知识和独到见解,而非一时热度。
于鑫淼与其妻子林佳婷在《非诚勿扰》牵手成功
聊到工作对生活的影响时,于鑫淼坦言,生物钟的混乱是一个很大的困扰。他经常因凌晨解说比赛而不得不昼夜颠倒,凌晨四五点睡,中午十二点起,已成为了他的生活常态。除了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于鑫淼还因此与妻子的作息时间产生了时差,有时不得不分床睡。
「但哪行没有自己的苦处?」在他看来,相比这份工作所带来的薪水和他对行业的热爱,这样的行业苦处没有任何值得抱怨的,已经很幸福和满足了。
于鑫淼在沉浸式vlog中 展示自己驱车前往解说凌晨场次的比赛
谈及解说国足世预赛关键一战时的心情,于鑫淼坦言是兴奋与紧张并存——兴奋感源于作为国足比赛官方解说员的荣幸;紧张则是出自一名中国球迷,对于比赛结果的关心。即使是身经百战的足球解说员,坐在那个位置上时也会不自觉开始跟球迷有一样的想法。
但他也时刻提醒着自己,作为一名专业的解说,不论场上局势,在解说时都要保证业务水平的在线。
作为中国新一代体育解说员的杰出代表,于鑫淼无论是在担任解说员的角色,还是在从事自媒体工作方面,始终坚定地与中国足球并肩前行。
在快速二选一的趣味问答环节中,于鑫淼宁愿放弃100万,也要选择中国队进世界杯。他打趣道:「进世界杯就不止100万了。」
和于鑫淼一样,无数球迷都在期盼着中国男足能有冲进世界杯的一天,这不仅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契机,更是民族情感的集体投射。
2001年世预赛出线时的举国狂欢,至今仍是许多人心底里的美好记忆。对于每一个中国球迷而言,这种情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胜负,更多的是对集团记忆与文化归属的追求。
承载着这份期待,于鑫淼也将陪伴中国足球共同走向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