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后冠军时代的“龙”马精神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瑞唐山报道
五天之内两战泰山,嘉定汇龙依旧是失意者,这让顾浩磊有点儿心有不甘,尽管他早就意识到两队的迥然不同。
8月17日,中青赛U15组1/4决赛,上海嘉定汇龙0比1不敌山东泰山,止步八强。这是继8月12日排位赛交手后,两队在本届赛事中的第二次相遇。第一次,双方常规时间内战成2比2平手,山东泰山在点球大战中险胜;而在事关半决赛名额归属的较量中,少打一人的嘉定汇龙队还是败下阵来。
“相对来讲,泰山队每个位置上球员的技术能力,都要远远胜过我们,所以,我们只能更多地打整体。”作为主帅,顾浩磊一语道破其中的差距。但实际上,在两年前U13组中青赛,两队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小组赛中,山东泰山1比0小胜,但在24进12的关键战,是嘉定汇龙笑到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那届赛事,嘉定汇龙最终夺冠,成就了当年中青赛的一段“黑马传奇”。
理想与现实之间
直到现在,对于两年前在U13组夺冠,顾浩磊依旧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很多方面来讲,那次夺冠并不能说我们拥有一个很好的模式,或者有什么超前的逻辑结构。”相反,他始终坚称“那是一个出乎预料的冠军”。
一方面从小组赛到淘汰赛,嘉定汇龙队在当年踢得都很焦灼,有好几场比赛比分都很接近,甚至最后的冠亚军决赛,该队也是通过点球大战惊险胜出。再有,就在准备全国总决赛前,他们遭遇到严重的伤病侵袭,有多达两三名主力因伤缺阵。其中,队长李子睿就因为在一次头球争顶中受伤,导致颧骨发生凹陷,被迫进行手术治疗。也正因此,他们就一开始就表现得十分低调:“两年前的目标只是小组出线。”
但要知道,嘉定汇龙青训模式是依托于嘉定本地选材。好比顾浩磊现在带的这批2009/2010年龄段球员,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基于嘉定本地15所小学优中选优,并以区单位的形式组建精英队,一步一步培养至今。“这批队员中的大多数人在一起已经有7年,像此次报名的22名球员,有十三四人都是从7岁开始就在这支球队。只有两三人在四五年级,因为转学到嘉定区,然后通过引荐、试训又加入其中。”顾浩磊介绍道。
无形中这就成为一把双刃剑,这种小作坊青训模式的好处就是稳定,但问题是流动性太小,缺乏人才竞争,而因为选材面有限,球队板凳深度也受到了影响。
所以在两年前,整个嘉定汇龙从上至下,都对中青赛U13的夺冠无不震惊。包括西班牙籍青训总监劳尔也感慨道:“真是不可思议,整支队伍只有一套主力阵容,哪怕也有一些替补球员可用,但质量上相对一般,(板凳深度)不足以支撑整个中青赛的强度。”但现实就是球队以一股黑马之势昂首夺冠:“我们当年也是一步一步踢到最后,从队员到教练组,包括整个团队,大家都没想到能够夺冠,结果就是越打越好。”顾浩磊说,“反而就是在逆境中,爆发出更多的能量。”
所谓能量,在顾浩磊看来,就是精神力和凝聚力:“不折不挠,能够拧成一股绳的团结。”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似乎正是嘉定模式的一种必然:“这批队员从小一起长大,基本都是来自嘉定,相互间又比较熟悉,他们的默契度和粘性很早就有形成。包括对待很多事物的理解与认知,也都可以说是三观一致,不像有些球队参差不齐,这就形成了一股催化剂,激发出来巨大的团队精神力。”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于嘉定汇龙转11人制启动更早:“我们从5年级暑假就开始转11人制,但多数球队是在升入初一时。”顾浩磊介绍道。
可从13岁到15岁,很多事情是截然不同的。尽管在顾浩磊看来,这批队员这两年的发展是在他的预期之中,但涉及全国青训的变化,却是另有一番感触:“最大区别在于身体,身体对抗要求更多。”他预判道:“而且,不代表你在U13组拿到冠军,踢到U15就具有很强的统治力。”事实上在参加本届U15中青赛期间,除山东泰山这个老对手,顾浩磊还发现一些新生力量:“比如恒大足校,他们的进步非常大,还有广东铭途、清华附中,都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和很多球队不同,嘉定模式的最大困难就在于选材。顾浩磊说:“我们也有过补强的想法,也有一两名球员非常不错,但受限学籍问题不能比赛。”按中青赛的规定,参赛球员需在当地协会注册,这就必须满足很多条件:“最起码得要在嘉定上学。”可在上海,很多家长并不情愿做出这番牺牲,更何况还有申花、海港、幸运星乃至杨浦体校等,加入到人才资源的争夺。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嘉定汇龙各支梯队的建制都非常稳定,可无形中也会因缺乏竞争而陷入瓶颈。
再有,就是相比较大俱乐部的比赛机会有限。在疫情前,嘉定汇龙每年暑假还会派出2-3支梯队前往日本交流,但现如今受限多种因素,大多是在上海或长三角一带约约比赛。更让顾浩磊们焦虑的是,由于上海青训群体庞大、竞争激烈,嘉定汇龙的小球员很难有机会进入上海市代表队,参加全运会、会员协会组锦标赛等全国大赛,这就很容易造成个人培养的差异。如此一来,也就不难理解他在前文所讲到“重整体、轻个体”的理念。
中青赛就是生存之道
输给泰山U15之后,顾浩磊对记者感言:“我们和中超豪门梯队是不一样的,我们已经做到小俱乐部青训模式的极致。”从两年前的U13冠军,到如今U15中青赛无缘四强。他和他的团队也在不断思考:“就这么些球员,未来如何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嘉定汇龙各个梯队都在坚持走地面、打脚下,这从所引进的西班牙籍青训总监劳尔就可以看出,这是源自俱乐部投资人对于足球的理念。至少在本届U15中青赛,顾浩磊也是在坚持这一点。“西班牙人就是这种思维,有些球员虽然身材矮小,但更利于在场上的决策。身体不占优势的话,更多需要决策,需要在场上去移动,通过脚下技术弥补这方面的短板和劣势。”
但具体到比赛能力的培养,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事实上在嘉定汇龙,俱乐部从上到下都对这支曾经的全国冠军之师予以重视,从训练到比赛,无论硬件软件,包括生活以及学习:“有一定投入,也比较重视。”
这其中在去年,顾浩磊就携这批U14球员,以小打大出战U15中青赛。虽然没能小组出线,但他自认收获颇丰:“13岁前还是打基础,15岁后,就得多踢比赛,踢高质量比赛。”以前,他也是球员出身,提及中青赛的功能,顾浩磊感慨万千:“为什么说从08年龄段以后,中国青训球员水平日益提高,最大区别就是比赛。现在的青少年,比我们那时候踢的比赛更多,高质量的比赛也更多,有更多的交流,就能够更快促进他们发展与提高。”
自然而然的是,通过三年的中青赛,让顾浩磊们认清嘉定汇龙青训,与培养球员上与全国诸多大俱乐部的差异。因为选材范围有限,个人能力很难强求,侧重点自然要有所倾斜:“到了15岁,技术往后恐怕很难改变。现在,我们就是针对专项,针对位置技术有所强化。再有就是整体战术,加强团队属性;第三,就是身体方面。”
现在,这批孩子还没有上大负重力量,更多的是小肌肉群力量的防伤训练。其实,涉及到如何进一步提升身体对抗,比赛是最好的途径。在这方面,顾浩磊们也有了初步的计划。
“明年,我们就要参加U17中青赛,此外,还有职业级U17精英联赛。届时又将以小打大。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也在思考,将这支U15梯队与上一个年龄段队伍再进行整合。”其实,这也是嘉定汇龙针对这批孩子在规划上的一种尝试。以往,俱乐部的思路是从U7组建精英队,一个年龄段一支队至U17为止。而超过17岁后,如果能力达到要求,就直接升入一线队,或者外租接受锻炼。但有曾经的全国冠军做基础,对于这批09/10年龄段球员的培养,也许就会打破常规。
“我们是一家小俱乐部,运营模式有限,但如果在某个年龄段中,这批球员很有潜力的话,不排除最大化保留这支梯队,从U17到U19、U21一路打下去。”
实际上这次在唐山,顾浩磊几乎每晚都要与俱乐部高层通话,聊一聊针对比赛的看法,甚至还有今后的规划。“现在,中国青少年比赛的体系建立起来了。从U17到U19都有中青赛,U21年龄段还有职业级精英联赛,这对于我们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平台。”谈及未来,顾浩磊说,“如果选材面更大一点儿,也许还会做得更好。也可能有1-2名球员补强,但很难做到像大俱乐部那样,有大面积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够利用的,就是中青赛这样的平台,就是多打比赛。”
“我们会持续培养这批球员成才的。”在顾浩磊看来,从U13中青赛的全国冠军,一路踢到U15、U17、U19,某种程度来讲,之于嘉定汇龙这类小俱乐部,这就是精英培养的一种生存之道。
